行业资讯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动态 > 行业资讯
外界使用荷载和大气作用对钢结构建筑的影响
(一)多轴应力的影响
钢材在双向拉力作用下屈服应力和抗拉强度提高,延伸率降低,反之,在异号双向应力作用下,屈服应力和抗拉强度降低,而延伸率增大,给出单向拉伸和双向应力的应力应变关系的对比。如果是三向受拉,塑性比双向受拉进一步降低,破坏将是脆性的。因此,三轴拉应力对钢结构来说十分不利。
(二)加荷速率的影响
结构在动力作用下,加荷速率有时很高,例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钢框架构件的最大应变可能达到1.6×10-2~10-1s-1,钢材在快速加荷作用下的响应,也是设计人员应该了解的,在20℃左右的室温环境下,钢材的屈服点fy,和抗拉强度fu.虽然随应变速率的增大而提高,塑性变形能力却并未下降,反而和强度一样有所提高,给出静力和动力荷载下钢材本构关系的对比,由图可见,在动力作用下钢材开始硬化的应变En有较大增加,极限应变乙略有增大,这些物理量随应变速率变化的公式。
建筑结构钢材在冲击性的快速加载作用下保持良好的强度和塑性变形能力,从一些灾害性事故中得到证明:1945年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在大雾中遭到架B25轰炸机的冲撞,飞机的质量约为10%kg,速度为100m/s,几乎撞到第78和79层之间的一根主要柱子上。结果这一高耸建筑的主框架并未损坏,受损的只是两根墙梁被拉脱,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被炸弹命中的多层框架建筑,爆炸使柱和梁受到的直接损害也比较轻,即使个别梁或柱损坏,整个框架结构仍能屹立如常,最新的一个证例是1993年美国组约世界贸易中心连接两座塔楼的低层部分遭受炸药爆炸袭击的后果,爆炸现场钢结构损害轻微,柱子一根也未炸坏。有一根柱因旁边三层楼板相继炸穿而无支长度达到21m,相应的长细比为190。按所承动力荷载计算的安全系数已小于1.0,但仍完好无损。此很多高层建筑钢结构在剧烈地震作用下表现出良好的吸收和耗散能量的能力也说明这一点。
动力荷载也确实有对钢材性能不利的一面,即脆性转变温度随加荷速率增大而提高。
(三)循环加荷的影响
钢材或钢构件在经受冷拉至产生塑性变形后,再使之受压,则压缩应力应变关系与未曾预拉过的压杆有很大不同,。ä-骞叵登吆茉缇筒辉偈侵毕撸灾卤湫文A砍晌浠诺那邢吣A縀,其值小于原材料的弹性模量Ea-曲线没有屈服平台,按残余应变为0.2%确定的屈服强度比受拉时的屈服强度要低。这种经预拉后抗压性能有所退化的现象称为包辛格(Bauschinger)效应。先压后拉也产生类似的退化现象,但在工程中的影响不如先拉后压的重要。
钢材在多次重复的循环荷载作用下滞回环丰满而稳定(图4),这是一种极好的性能,为钢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耗能能力提供了基础,不过在抗震设计中包辛格效应有明显影响。
(四)低温和腐蚀性介质的影响
低温使钢材韧性降低,温度降到一定程度时钢材在冲击荷载作用下完全脆性断裂,腐蚀性介质也会促成脆性断裂并影响疲劳强度。
防止钢结构的锈蚀,长期以来都是依草涂料来加以保护,并且避免在有腐蚀性介质的环境中使用钢结构,近年来出现了耐大气腐蚀的钢材,办法是在治炼低碳或低合金钢时加入铜、铬、镍等合金元素使钢材表面形成保护层,以提高抗锈能力。
(五)高温的影响
除了有热源的生产车间外,钢结构可能遭受的高温主要来自火灾,钢材在高温下的性能,一般钢结构教科书都有论述,这里需要补充的是火灾过后钢结构损第一章钢结构的基本性能损伤的情况。未受力的钢材当升温到700℃以内(不超过铁碳平衡图的临界点A),然后冷却,其拉伸性能可以恢复到常温时的水平,当升温到800~1000℃时,则冷却后的残余强度为原有强度的85%~100%,然而结构在发生火灾时构件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内力,如果应力很低,且经受的温度不很高。则构件可以安全渡过灾难,反之,如果应力较高,且温度接近600C,则高温软化可以导致压杆屈曲和拉杆出现颈缩,需要修复、加固或更换,如果火灾后构件没有出现新的变形,一般都可以继续安全承载。
上一篇:钢结构建筑如何利用采光板完成设计与施工
下一篇:钢结构阁楼的搭建成本与哪些因素有关
友情链接: 重庆钢结构公司 曝气机